從自動車床行業市場的發展來看,低端
自動車床市場利潤微薄,而高檔自動車床的進口額高居不下。面對整個自動車床行業市場需求低迷的狀態,自動車床企業應該進行轉型升級,中端自動車床市場就是一個很好地立足點。
國內規模企業把市場的重心放到了這里,一些新進入的行業新貴也把突破口瞄準了此處。畢竟中端自動車床更容易形成批量和規模。與此同時,外資品牌也加快了中國市場的布局。
德國自動車床制造商協會執行主任WilfriedSchaefe曾表示,中國是德國重要的出口國,在2012年占到德國出口總額的近30%.數據顯示,過去一年德國自動車床行業出口額約為83億歐元,而其中有超過24億歐元是來自中國的訂單,雖然今年上半年德國自動車床行業的出口額下降了3%,但對中國的出口額則上升了6%,占總額的27%,這使得德國自動車床行業更注重保持在中國市場的占有率。
隨著中國自動車床企業的發展,在中端產品市場上,德國企業面臨著來自中國企業的有力競爭。因為在這一領域兩國的技術水平差距相對較小,而中國企業提供給客戶的服務卻更好。
德國自動車床制造商協會的調研顯示,與德國
自動車床企業相比,中國企業通常建立了覆蓋大陸地區的服務和分配中心,保證其能兌現向客戶承諾1~2年的質保和全壽期的售后服務。即便在節假日,中國企業的售后人員也能在48小時之內趕到客戶所在地,為客戶提供維修和備件,而且成本也更低。與之相比,客戶對德國自動車床售后服務的體驗則并不理想,這主要是由于響應速度和維修成本上與中國自動車床企業的差距。
因此,德國自動車床制造協會號召德國自動車床企業能夠適當將研發和技術差距小的產品實現中國本土化,通過在當地生產進入市場,縮小與中國自動車床企業在服務上的差距,增強服務的靈活性和與客戶的交流。但在高端產品領域仍然保持進口策略。
近年來我國自動車床工具制造業取得長足進步,特別是在中高端產品領域,我國已實現從無到有的突破,中高端自動車床工具產品主要規格品種基本都能覆蓋,一批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企業開始涌現。但能做與做好之間還有很大的差距,能做只能表示有做出產品的能力,但做好則是從客戶角度對企業能力認可,并愿意支付費用購買相應的產品。在業內人士看來,把能做的產品做好才是中國自動車床制造企業能否在中端市場站穩腳跟的關鍵。
面對國際自動車床同行的競爭,國產數控
自動車床競爭力比較差,這就降低了企業在中高端自動車床市場上性價比的優勢。因此,國產自動車床要在中端自動車床市場站住腳,企業在轉型升級中贏得勝利,不僅要提升產品的性能,更要提高產品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