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由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主辦、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承辦的《中國制造2025》重點領域技術創新路線圖(2017年版)發布會在北京舉行。與2015年版路線圖相比,新版路線圖補充了一些新技術、新業態。同時,突出強調了關鍵材料和關鍵制造設備的重要性。中成泵業產品:衛生泵
“新的路線圖根據新的技術發展趨勢,并基于過去兩年的發展現狀對未來作出了新的展望。”中國工程院制造業研究室主任、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委會委員屈賢明舉例說,近兩年工業大數據、工業互聯網、云平臺等發展迅速,這為工業軟件的發展提供了新的路徑,所以新的路線圖在工業軟件領域作了較大的調整,特別強調了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邊緣計算等方面的發展。轉子泵
在屈賢明看來,目前領域的發展并不平衡。預計領域和23個優先方向到2025年的綜合水平將呈“兩頭小、中間大”的腰鼓狀。潛水泵
比如,中國的通信設備、軌道交通裝備、電力裝備三大產業將整體步入世jie行列,而且創新模式將由跟隨進入并行,進而跨入階段。這三大產業的崛起將是中國成為制造強國的重要表征。在此過程中,中國的5G、綠色智能軌道交通技術、特高壓輸變電技術、高性能大型關鍵金屬構件增材制造技術等一批重大技術將實現突po,處于世jie水平。深井泵
屈賢明建議,對于通信設備、軌道交通裝備、電力裝備三大產業,要進一步分析其存在的短板和瓶頸,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目前,中國的軌道交通需要在傳感器、軸承等關鍵零部件方面補齊短板,同時提升在遠程維護等方面的能力,“比如,中國高鐵出口到美國遇到的一個問題就是:中國的高鐵白天跑,晚上組織了很大的一個隊伍來檢修,但美國工人下班后是沒人愿意晚上檢修的,所以高鐵必須解決遠程故障監測和運行維護的短板。”屈賢明說。油桶泵
“《中國制造2025》的實施取得了顯著成績,但仍面臨著巨大的挑戰。”辛國斌說,當前有三個格局仍然沒有改變:一是關鍵核心技術和裝備受制于人的局面沒有根本改變;二是在產業鏈分工中,整體上仍處于中低端的格局沒改變;三是前堵后追、兩面夾擊的外部競爭環境沒有根本改變。“當前我國制造業的重點領域還有很大一部分與世界強國存在較大差距,我們對此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加快實現制造業由大變強的歷史性跨越。”辛國斌說。